学校食堂在采购与储藏过程中,潜藏着多方面的风险。例如,新鲜蔬菜可能存在农药残留超标,肉类可能出现注水、变质等情况,这类食材若进入食堂并经加工食用,将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此外,科学的储存方式同样关键。性质不同的食品需分类存放,若将生鲜肉类与干货混放,不仅可能加速干货变质,还极易引发交叉污染;冷冻食品若储存温度不达标,则容易滋生细菌,导致腐败变质。
为有效管控这些风险,选择合格的供应商是关键。食堂应坚持从具备合法资质的供货方采购原材料,并严格执行索证索票制度,这是实现有效溯源管理的基础。索证索票不仅是管理规范的体现,更是食品安全问题追溯的重要依据。每一批次原料的进货票据、质量检验证明等资料都必须妥善保存,详细记录原料的批次、生产日期、保质期等关键信息,确保完整的溯源管理链条。在验收时,必须对原料的感官品质进行细致检查,包括观察其色泽、气味、质地等。
对供应商资质有明确要求。供应商必须持有合法经营所需的全套证照,如营业执照、食品生产(经营)许可证等,这些证照的复印件需提交食堂备案。 对于米、面、油、调料、肉类等大宗食品的供应商,除基本证照外,还应提供如产品合格证明、动物检疫合格证明(肉类)等,以确保食材来源安全可靠,为溯源管理提供凭证。
在采购渠道上,蔬菜、肉类、水产等生鲜食材宜优先选择长期稳定的供应商。 这不仅能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成本,更重要的是能确保食品原料的可追溯性。 溯源管理要求严禁采购路边摊贩或其他无法溯源的食品原料,因为这些来源不明的食材,其种植、养殖、运输和储存过程难以监管,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学校食堂原料采购工作环环相扣,任何一个环节的疏漏都可能带来风险。只有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将溯源管理落到实处,才能为食堂食品安全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