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空间决策系统 - 林草全域生态管理系统
1.1 多维感知中枢
聚合森林覆盖、湿地分布、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等全域数据层,构建高精度三维地理信息模型。通过动态热力图直观展示生物资源空间格局,形成生态本底数字沙盘。
1.2 智能统计引擎
支持按行政区划、植被类型、海拔梯度等多维度交叉分析。自动生成森林蓄积量动态曲线与生物多样性指数矩阵,为采伐限额制定与生态补偿金分配提供决策驾驶舱。
二、生物监护系统 - 林草全域生态管理系统
2.1 智能识别矩阵
动物追踪:红外相机网络搭载深度学习算法,自动识别东北虎、朱鹮等珍稀物种行为轨迹,建立种群活动电子档案
植物观测:通过物候期影像分析精准捕捉花期萌动、叶色变化等关键节点,监测精度达到日级响应
2.2 多样性保护基座
构建物种关联知识图谱,自动预警栖息地破碎化风险,为自然保护区划界优化提供数据支撑。
三、灾控中枢系统 - 林草全域生态管理系统
3.1 风险预警网络
融合气象卫星数据(风速/降水/温湿度)与植被易燃性模型,生成动态火险等级分布图。实现高危区域靶向预警,响应速度提升至小时级。
3.2 应急作战平台
热成像探测锁定火源位置(定位精度突破行业标准)
自动匹配周边水源点、扑救队伍及装备库
三维地形路径规划使救援时效压缩至分钟级
3.3 灾损评估工场
联动卫星遥感与无人机集群,完成过火面积自动解译与林木损失立体测算。生成带地理坐标的损失评估报告,效率提升显著。
四、森防哨兵系统
4.1 智能监测网络
虫情测报灯自动诱捕目标害虫,高分辨率影像实时回传。AI引擎自动识别松材线虫、美国白蛾等关键物种,建立虫口密度时空演变模型。
4.2 防治决策中枢
基于虫害扩散模拟算法,智能推荐防治窗口期与药剂喷洒方案,降低防治成本的同时提升生态安全性。
五、政务通联系统
5.1 无纸化审批流
集成采伐许可、林地征占等林政模块,实现申请-踏勘-批复全流程电子化。审批周期压缩至传统模式的三分之一。
5.2 智慧巡护体系
GPS轨迹云图实时映射巡护人员动态
工单系统自动派发盗伐预警、火灾隐患事件
异常路线偏离实时告警,事件处置率提升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