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库区外部规范设置
统一规划贮存库外围标识与安全设施,确保符合监管视觉管理要求。通过标准化标牌配置及物理防护,筑牢安全防护第一道防线。
1、危险警示标牌设置
在库房入口显著位置设立危险废物专用标识牌,明确标注废物类别与危害特性。
2、管理责任信息公示
库门区域悬挂污染防控责任公示牌,公示监管单位、责任人及应急联络方式。
3、安全观察窗口配置
库门设置可视观察窗,满足外部巡检需求,减少非必要入库频次。
4、分级门禁管控机制
普通危废库实行单锁管控,剧毒化学品贮存库执行双人双锁制度,阻断无关人员进入。
二、库内规范化布局管理
建立分区分类贮存体系,配套防渗防漏基础设施,构建危废暂存安全空间。
1、分区分类贮存实施
按废物特性划分独立贮存区域,实现不相容危废物理隔离存放。
2、库房防溢流设计标准
入口门槛设置合理高度,阻隔外部雨水侵入,防止库内液体外渗污染。
3、应急物资定点配置
库内或库门处设置应急器材专用区,配备吸附材料、灭火器等应急救援装备。
4、液态危废防泄漏措施
废酸、废油等液态废物贮存区建造合规围堰,容积满足最大容器泄漏量要求。
4、渗滤液防控装置布置
可能产生渗滤液的贮存区域安装防泄漏托盘或导流槽,与围堰构成双重防护。
6、可视化标识全覆盖
各分区设置类别标识牌,所有容器张贴包含成分、危害性等信息的标准化标签。
7、智能化监控设备应用
重点监管单位配置电子地磅、电子标签识别系统及无死角视频监控网络。
8、地面防渗技术执行
库区地面采用防腐防渗材料铺设,接缝处实施专项密封处理。
9、挥发性废物密封管理
废溶剂桶等易挥发废物容器保持密闭状态,减少有害气体逸散。
10、管理制度可视化公示
建议在操作区墙面悬挂贮存规程、应急流程等制度文件。
三、污染防治专项要求
延伸防控范围至环境介质保护,建立空气、土壤协同防护机制。
1、环境质量监测实施
依据行业规范开展地下水、土壤等定向监测(非全要素强制)。
2、废气收集治理配置
暂存挥发性废物的库房安装废气收集管道及净化处理装置。
3、土壤隐患排查机制
土壤重点监管单位定期实施土壤污染隐患专项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