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监控设备安装管理
1. 安装条件审查标准
企业应依据两项法律文件确认安装义务:排污许可证副本中“监测要求”条款明确标注自动监测的,或企业名称出现在生态环境部门发布的《重点监管单位名录》中。安装的在线监控设备需实时采集污染物排放浓度、流量等参数,通过专用网络将数据同步传输至环保部门数据中心。
二、运维单位管理规范
1. 服务商筛选机制
选择运维单位需规避三类风险主体:
·以超低价参与竞标的机构
·承诺可“内部操作”数据的企业
·无法提供本地化服务团队的单位
·重点评估运维历史项目的两个指标:平均故障响应速度(需低于4小时)、年度数据有效率(应超过90%)
2. 合约关键条款设置
签订服务协议必须包含:
·故障修复时效承诺条款
·月度维护保养项目清单
·数据缺失责任认定标准
·设备校准操作规范附件
三、日常监控作业指南
1. 数据巡检要点
建立三级数据监察体系:
·实时监控层:每小时查看数据平台排除零值/恒值
·趋势分析层:每日对比历史数据识别异常波动
·合规审查层:每周检查数据传输完整性
·发现监测值突变超30%时,应立即启动排放源排查程序
2. 设备维保监管
实施运维质量双控管理:
·现场监督:企业人员见证季度标气校准过程
·档案管理:建立维护记录电子台账包括:
·采样探头清洗日期
·气路密封性检测报告
·校准气体有效期跟踪
·定期组织运维单位进行《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运行规范》考试
3. 监管协同要求
规范三方面沟通机制:
·设备停运/更换实施7日前备案
·突发故障2小时内在监管平台登记
·按季度提交监控系统运行分析报告
四、数据安全保障体系
1. 防干扰技术措施
系统部署三重防护:
·操作双人授权机制(修改参数需双重密码)
·关键操作视频记录(采样区90天视频存储)
·数据修改留痕系统(自动保存操作日志)
2. 法律合规底线
严格禁止三类行为:
·物理遮挡采样口或注入稀释气体
·擅自调整设备量程校准系数
·破坏数据采集传输模块
·建立《数据真实性全员告知书》签署归档制度
3. 危机事件处置
执行标准化应对流程:
·发现设备异常立即锁定操作权限
·在原始记录本详细记载异常现象
·同步电话报备辖区监管责任人
·组织三方联合出具故障诊断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