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环境保护法律体系日益完善,环境案件调查数量显著增加,违法成本逐年增加。在当前形势下,危险废物处置商将如何开展环境合规管理?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学习了解法律法规制度
目前,我国已建立了由法律、国务院行政法规、政府机构法规、地方法规、地方政府法规、环境标准和国家环境保护条约组成的相对完整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如2018年实施的《水污染防治法》、《环境保护税法》、2018年底修订的《环境影响评价法》、2019年颁布的《土壤污染防治法》、2020年颁布的《新固体废物法》。
但在危险废物处置制造商识别法律时,也容易出现遗漏条款或提到停止条款等现象。因此,必须实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文件识别人员,通过要求环境保护部提供指导,也可以加强同行交流学习,获得一套适用的环境法律法规,可以直接采用或转化为公司管理体系,建立一套适用的环境合规文件。
二、落实环评程序,落实环评要求
由于环境影响和敏感性,危险废物处置项目通常需要提供环评验收报告,经批准后才能开工。项目竣工后,施工单位还应检查环保设施的施工调试情况,编制验收报告,验收合格,主体结构可投入生产或使用。
环境评价验收文件也为危险废物处置的环境合规性带来了管理理念。一般来说,环境评价验收的相关要求是建立环境保护制度、环境监督机构,特别是污染防治设施。只有认真落实环境评价提出的污染防治设施,危险废物处置厂家才能保证合规性。一般来说,环境评价验收相关要求的实施是制造商进行环境合规管理的重要工作。
三、危险废物处置标准化管理其他条件
在《关于印发危险废物标准化管理指标体系的通知》中,对危险废物管理单位的标准化管理有一套详细的管理指标。重大指标10项,次要指标27项,对指导危险废物处置项目的合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指标体系包括危险废物管理计划体系、申请登记体系、转移联单体系实施等。
危险废物处置厂家必须办理危险废物许可证,严格按照营业执照规定的经营范围从事危险废物处置活动。此外,危险废物处置项目还应设置符合条件的危险废物识别标志,并及时进行环境监测,确保符合《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和《危险废物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的要求。为应对突发环境事件,还应制定预防措施和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