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实验室LIMS管理系统可以帮助高校和医院高效管理动物资源,包括:饲养员管理、权限管理、基因管理、系统管理、设施管理、笼管理、动物伦理审批、饲养管理、育种管理、动物订购、供应商管理、服务管理、菜单管理、APP管理、动物管理、学生培训、入室管理、动物登记、笼预约、实验室预约、自动结算、人流控制等。减少管理教师人工输入信息和频繁确认的繁琐性。同时,保证操作数据的可追溯性和统计性,方便实验动物中心对整体操作的控制和分析。动物实验室LIMS管理系统可以有效提高中心的运营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实验动物中心采用计算机、应用、微信小程序三端联动,涉及入口、培训、预约、结算、违规、门禁、公告等主流模块,系统还支持忽视、物理门禁智能关联,使单一物理设备具有智能控制效果,支持高校独特的管理流程和模式调整系统,确保动物实验中心的完美运行。
实验动物在科学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其管理和监控是一项复杂而关键的任务。传统的实验动物管理方法主要是手工记录和纸质档案管理,存在信息不准确、数据不及时、管理效率低下等问题。管理平台的出现给实验动物管理带来了便利和效率。
平台的主要功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基本信息管理:
1.1、用户管理:对使用系统的研究人员、管理人员等不同角色的用户信息进行登记和管理,包括用户的基本信息、账户密码、权限级别等。不同权限的用户在系统中具有不同的操作功能和数据范围。例如,研究人员主要从事实验申请、动物订购等操作,而管理人员负责审批、数据统计等工作。
1.2、动物信息管理:详细记录实验动物的基本信息,如动物类型、系统、性别、年龄、体重等,为动物的识别、跟踪和管理提供基本数据。对于基因修饰动物等特殊系统,还将管理其基因信息,以确保实验动物信息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
2.流程管理:
2.1、伦理审批:实验动物的使用需要进行伦理审查,以确保实验计划符合动物福利和伦理要求。系统提供在线伦理申请和审批流程,研究人员提交伦理申请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方法、动物使用数量等,由系统中的伦理审批。
2.2、动物订购:研究人员可以通过系统向供应商订购实验动物,包括选择动物类型、系统、数量、交付时间等。系统会自动生成订单并跟踪订单的执行情况,以确保动物能够按时准确地交付。
2.3、入境申请:对于具有特定实验环境要求的动物实验,研究人员需要申请进入实验动物设施,如屏障环境实验室。系统管理入境申请流程,包括申请提交、审批、入境时间表等,确保实验环境的安全和标准化使用。
2.4、饲养管理:记录实验动物的饲养情况,包括饲养室和笼子的分布、饲料和水的供应、动物的健康监测等。还将跟踪和管理动物的繁殖过程,如记录繁殖时间、数量、幼崽的生长情况等。
2.5、动物管理:当研究人员不能亲自照顾动物时,他们可以申请动物管理服务。系统将记录管理的开始时间、结束时间、管理人员和其他信息,以确保动物在管理期间得到适当的照顾。
2.6、垫料管理:在实验室动物房综合管理系统的垫料管理界面中,工作人员根据不同类型的动物选择垫料的种类、规格、重量、买家、购买时间、质量等。系统自动补充材料。达到材料位置后,材料位置系统自动停止真空给料机进行补充,每天对垫料进行灭菌更换,确保储罐材料始终平衡。
2.7、笼位/架管理:笼架矩阵显示(1):1 在线图像显示)配备笼号、位置号、架号、行列号、实验动物数量、饲养室级别等信息,也可以进行不同颜色标记预订状态,点击笼可以查看笼历史使用记录和进入动物,无动物可以释放笼,点击操作列查看笼链接,跳转到笼页面,可以管理笼动物,进入笼或带走页面显示接收,进入笼或带走实验历史信息。
3.数据管理与统计分析:
3.1、数据记录:系统将详细记录实验动物管理过程中的各种数据,如动物采购信息、饲养信息、实验信息、健康状况等,形成完整的动物档案。这些数据可以随时查询和导出,为科研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3.2、统计分析:对实验动物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如统计不同品系动物的使用数量、不同实验项目的动物需求、动物死亡率等,帮助管理者了解实验动物的使用和管理情况,为决策提供数据依据。
4.财务管理:
4.1、收费管理:对实验动物的使用、饲养、代理管理等服务进行收费管理。系统根据设定的收费标准自动计算费用,生成收费明细和付款单。研究人员可以在系统中检查自己的费用,并在线支付。
4.2、预算管理:科研人员在申请实验动物及相关服务时,可以提交预算申请,管理人员对预算进行审核管理,确保实验项目成本在合理范围内。
5.通知及提醒:
5.1、通知:系统发布政策法规变更、系统维护通知、培训信息等实验动物管理相关通知和公告,确保用户及时了解相关信息。
5.2、提醒功能:提醒重要事项和时间节点,如动物疫苗接种时间、伦理审批截止日期、笼预约到期时间等,避免用户因疏忽而错过重要操作。
6.系统管理与维护:
6.1、权限管理:系统管理员可以管理和分配用户的权限,以确保用户只能访问和操作权限范围内的功能和数据、系统的安全性和数据的保密性。
6.2、数据备份与恢复:定期备份系统中的数据,防止数据丢失。当系统出现故障或数据丢失时,可以快速恢复数据,以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6.3、系统设置:设置和调整系统参数、功能模块和界面布局,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和使用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