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配餐服务企业管理指南》发布了!针对中小学、幼儿园配餐企业需构建全链条规范体系,涵盖食材溯源、加工流程、保温配送等关键环节、温度监控等技术标准。该标准通过强制溯源、动态评级、物联网监管等手段,推动行业规范化,旨在保障2亿学生的饮食安全。
校园配餐,看似简单,实则关系到超2亿学生的健康成长。想象一下,每天有无数的孩子在学校享用着配餐,他们的健康和未来就寄托在这一份份餐食之中。而新国标的发布,就像是给校园食品安全上了一道坚固的锁。那么应该如何有效的对校园配餐企业进行监管?
来看下协讯配餐企业监管体系构建
三级监管架构
市级统筹:由市场监管部门牵头,联合教育、卫健等部门成立专项监管小组,制定实施细则及年度考核标准。
区级落地:各区县设立配餐企业服务办公室,负责企业资质审核、日常巡查及投诉处理。
校方协同:学校成立配餐监督委员会(含教师、家长代表),每日记录餐食温度、分量及学生反馈。
企业准入与退出机制
资质严审:企业需提供食材溯源证明、冷链运输资质、营养师配置证明等。
动态评级:根据季度抽检结果、学校反馈及浪费率数据,实行“五星评级”,连续两次低于三星者暂停供餐资格。
强制溯源:要求企业接入“协讯食品溯源平台”,上传采购发票、检测报告及供应商资质,实现“一码溯源”。
风险预警:对高风险食材(如冻肉、叶菜类)增加抽检频次,农药残留超标一次即启动熔断机制。
流程监控:安装明厨亮灶视频系统,重点监管解冻、热加工、分装三环节,温度记录需保存48小时。
营养配比:要求企业配备注册营养师,每周食谱需经卫健部门审核,确保蛋白质、维生素等指标符合《学生餐营养指南》。
设备标准:保温箱需具备温度实时上传功能,配送车辆预加热至60℃以上,冷藏食物在8°以下。
应急预案:针对交通延误、设备故障等场景,要求企业储备备用餐食,1小时内可替代供应。
信息公示:每月发布《校园餐食营养报告》,包含热量、过敏原等信息,同步推送至家长端APP。
协同监管机制
“互联网+监管”平台
整合企业自检数据、学校反馈、政府抽检结果,生成企业风险画像,高风险企业自动触发现场检查。
多方联动机制
学校端:每日上传餐食照片、学生剩余量数据,异常情况2小时内上报。
家长端:通过“协讯校园餐”小程序提交投诉,48小时内响应处理。
监管端:每月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检查,重点时段(开学季、节假日)增加飞行检查频次。
物联网应用
在配送车辆、保温箱部署温湿度传感器,数据异常自动报警至监管平台。
区块链溯源
对关键食材(如肉类、食用油)实施区块链溯源,确保信息不可篡改。
AI分析
利用图像识别技术分析后厨人员行为规范,后厨环境卫生情况,预警潜在问题。
校园配餐新国标的发布是一件具有深远意义的大事。它为校园食品安全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促进了学生的营养健康和节约环保意识的培养,推动了校园配餐行业的规范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