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危险废物贮存设施的分类
结合实际将危险的废物贮存设施细化为贮存库、贮存场、贮存池和贮存罐区等4种类型满足多样化的贮存要求!
危废贮存库
·仓库式贮存设施,可用于贮存各类危险废物:
·根据废物类型注意做好分区隔离措施:
·贮存废物的危险特性和污染途径等采取相应的液体意外泄漏堵截、气体收集净化、防渗漏等污染防治措施:
危废贮存场
·具有防雨顶棚(盖)的开放式贮存设施,主要用于堆存不易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的大宗危险废物。
·特别注意防雨和地面径流等外源性液体进入,做好场内废水废液导流收集;
·贮存过程不增加废物量,保证废物不扬散、不流失;
危废贮存池
·具有防雨功能的池体构筑物,贮存单一类别的液态或半固态废物;
·特别注意强化池体的整体防渗和基础防渗,做好防止雨水和径流流入,以及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的防范工作;
危废贮存罐区
·由一个或多个罐体及相关附属设施构成的固定式贮存设施,用于贮存液态废物。
·特别注意做好围堰的建设,做好防渗防腐措施和液体意外泄漏堵截等防范措施,妥善处理围堰内收集的废水废液等
二、贮存点管理要求
贮存点针对单位
·小微产废单位,其危险废物产生量少、环境风险相对较低,不具备建设危险废物集中贮存设施的条件危废年产生量10t以下且未纳入危险废物环境重点监管单位的单位(小微产废单位)
·在生产线附近中转存放产生的危险废物的单位:
贮存点基本要求
·贮存点的基本要求包括与其他区域隔离,防风防雨、防晒、防流失、防扬散、防渗漏等,值得注意的是,贮存点应及时清运贮存的危险废物实时贮存量不应超过3t。
三、危废贮存库具体要求
防渗要求
·采用坚固的材料建造,表面无裂缝;
·防渗、防腐材料应覆盖所有可能与废物及其渗滤液、渗漏液等接触的构筑物表面:
·表面防渗:应与所接触的物料或污染物相容,可采用抗渗混凝土、高密度聚乙烯膜、钠基膨润土防水毯或其他防渗性能等效的材料;
·基础防渗:防渗层为至少1m厚黏土层(渗透系数不大于10-cm/s)或至少2mm厚高密度聚乙烯膜等人工防渗材料(渗透系数不大于10-1°cm/s),或其他防渗性能等效的材料;
防雨要求
·不应露天堆放危险废物 :
·在贮存设施内的,也应防止雨水冲淋危险废物;
·通过径流疏导系统,或其他防止雨水、地面径流等进入的措施,保证能防止当地重现期不小于25年的暴雨流入;
泄露堵截要求
·在贮存库内或通过贮存分区方式贮存液态危险废物的,应具有液体泄漏堵截设施,堵截设施最小容积不应低于对应贮存区域最大液态废物容器容积或液态废物总储量1/10(二者取较大者);用于贮存可能产生渗滤液的危险废物的贮存库或贮存分区应设计渗滤液收集设施,收集设施容积应满足渗滤液的收集要求;
·贮存罐区围堰容积应至少满足其内部最大贮存罐发生意外泄漏时所需要的危险废物收集容积要求;
·贮存场可整体或分区设计液体(不仅指泄漏)导流和收集设施,收集设施容积应保证在最不利条件下可以容纳对应贮存区域产生的渗滤液、废水等液态物质;
气体净化要求
·贮存易产生粉尘、VOCS、酸雾、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和刺激性气味气体的危险废物贮存库,应设置气体收集装置和气体净化设施
四、容器和包装物污染控制要求
按废物名称,分类收集、分别记录,即使是相同危废代码的不同废物;有必要区分的不同产废环节的,即使是同名称废物也应分别收集、包装和记录,实现“可查询、可追溯”
容器和包装物
·注意相容性,满足防渗、防漏、防腐和强度等要求;
·闭口包装、封口严密。易产生粉尘、VOCs.酸雾、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和刺激性气味气体的危险废物应装入闭口容器或包装物内贮存。柔性容器和包装物堆叠码放时应封口严密:无破损,不渗不漏,外表面应保持清洁。强度上,不应因堆叠码放导致破损泄漏、明显变形硬质容器和包装物及其支护结构);
·危险废物标签正确填写、设置;
在常温常压下易爆、易燃及排出有毒气体的危险废物应进行预处理,使之稳定后贮存,否则应按易爆、易燃危险品贮存。
五、运行管理规范化要求
·入库核验:存入贮存设施前对危废类别和特性与危废标签等识别标志的一致性进行核验,不一致的或类别、特性不明的不应存入。
·定期检查:定期检查危险废物的贮存状况,及时清理,更换破损泄漏的贮存容器和包装物,保证设施功能完好
·记录台账:建立危险废物管理台账并保存,贮存设施所有者或运营者应建立贮存设施全部档案按要求进行整理和归档
·定期监测:纳入监测计划、制定监测方案、开展自行监测。
·应急防范:做好应急预案、南配置物资和人员等应急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