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新闻消息,市场监管总局近日发布我国首个专门针对校园配餐服务的国家标准——《校园配餐服务企业管理指南》,该标准将于2025年12月1日正式实施,覆盖全国46万所中小学、幼儿园及2.37亿学生群体。作为校园食品安全领域的基础性规范,该指南从人员、原料、加工到运输全链条提出标准化要求,其中学校名厨亮灶标准的融入成为一大亮点,标志着校园餐饮监管正式迈入"标准化+智能化"双轮驱动时代。
指南明确要求,校园配餐企业必须配备食品安全总监及专职食品安全管理、检验人员,建立"每日检查、每周排查、每月调度"的动态风险防控机制。这一规定与学校名厨亮灶标准中"人员资质可视化"的要求形成呼应——通过明厨亮灶系统,家长可实时查看食品安全管理人员的工作记录,确保责任到人。
针对原料环节,指南规定米、面、油等大宗食品须实行集中定点采购,且每批次原料需留存检验检测报告,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品类覆盖检测(重点包括农药残留等安全指标)。结合学校名厨亮灶标准的溯源要求,配餐企业可通过系统上传检测报告,家长扫码即可查看食材"从农场到餐桌"的全流程数据,实现"阳光采购"。
指南强制要求餐食加工过程接入"互联网+明厨亮灶"系统,并向学校、家长公开关键操作流程。这一规定将学校名厨亮灶标准从"可选配置"提升为"国家规范"——配餐企业需确保切配、烹饪、分餐等环节实时可见,且每个菜品须留样48小时以上。
指南规定配送车辆须封闭式设计、向主管部门备案,并建议安装定位系统。结合学校名厨亮灶标准的"全程可溯"要求,车辆位置、温度数据等可同步至监管平台,若运输途中出现温度异常,系统立即预警并启动召回程序。
我国校园配餐产业规模已占餐饮业近半份额,但此前因标准缺失,存在"重配送轻管理""重规模轻安全"等问题。《校园配餐服务企业管理指南》的发布,不仅填补了行业规范空白,更通过学校名厨亮灶标准的融入,实现了"国家规范+地方实践"的有机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