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多项针对学校食堂的新规密集出台并开始实施,这标志着校园餐的安全迈入了“最强监管时代”。通过引入学校食堂AI抓拍等智能监管手段,全面压实从校长到家长的各环节责任,致力于构建一个安全可靠的学生饮食环境。
一、校长首负责:
新规明确了校长(园长)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 的地位。这要求校长们的职责范围从课堂教学延伸至学生餐桌,将对食堂的管理纳入其核心工作范畴,也是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
制度具象化:新规明确要求中小学和幼儿园严格执行负责人陪餐制。校长不仅开学第一周要陪学生吃第一餐,每月还需至少在食堂召开一次现场会议,发现并解决问题。
除了承包企业配备的食品安全总监,学校自身也必须配备食品安全总监,双方建立协调机制,共同排查风险。
二、智能监管升级:
传统的“明厨亮灶”依赖于人工查看,而技术的赋能使其更具智能化。学校食堂AI抓拍系统是其中的核心,它让监管从被动抽查变为主动预警。
全覆盖与实时监控:截至目前,全国学校食堂 “互联网+明厨亮灶”覆盖率已达到98.5%。这不仅是安装摄像头,更关键的是接入了监管平台。学校食堂AI抓拍系统能够7x24小时不间断工作,自动识别并抓拍后厨人员未佩戴口罩、未规范戴帽、未洗手消毒、吸烟等违规操作行为。
闭环处理与联动响应:一旦学校食堂AI抓拍系统发现违规行为,可立即锁定画面并自动将预警信息推送至校长和食品安全管理员的手机。要求限时整改,并将处理结果上传回系统,形成一个完整的管理闭环,极大提升了处理效率,有效避免了传统人工检查可能存在“走过场”的问题。
透明化与家长监督:新规鼓励家长参与监督。家长扫码即可查看当日菜单、食材溯源信息及检测报告。结合学校食堂AI抓拍传来的后厨实时画面,真正实现了后厨的“透明化”,让家长更安心。
三、全链条溯源:
守护食品安全,源头管控至关重要。新规对食材采购、验收、贮存等环节实施了“史上最严”的管控措施,并借助技术手段实现智慧化管理。严把供应商准入与退出:教育部与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的《指引》明确,学校食堂大宗食材供应商必须具备合法资质,且近3年内未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或查实食品安全事件,并建立严格的供应商评价及退出机制。
规范贮存与溯源管理:新规对食材贮存有详细要求,如分类分架、离墙离地存放等,以确保食材在储藏期间的安全。同时,要求建立完善的溯源体系,如实记录食材从供应商管理、采购、验收到使用的全过程信息,实现 “来源可溯、去向可追” 。学校食堂AI抓拍系统也在仓储环境的监控中发挥重要作用,如识别堆放不合格等问题。
学校食堂AI抓拍不仅是一个摄像头,后面隐藏的“智慧大脑”像一个隐形的监管人员时刻守卫着学校食堂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