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在2024年6月1日发布的通告显示,在近期完成的1000批次食品抽检中,有5批次食品因微生物污染、质量指标不达标等问题被判定为不合格。面对这一挑战,食堂经理需保持高度专业,冷静应对,避免因处置不当使合格产品被误判,从而引发更严重的运营后果。
为了从根本上提升食品安全水平,食堂安全管理需要从被动应对转为主动预防,构建以风险预警为核心的智慧食安管理体系。这包括对产品清单、标准符合性、供应商的管控能力进行系统评估,从而在抽检环节之前实现风险闭环管理。
智慧食安策略建议
1. 构建全链条溯源体系
利用物联网、区块链、二维码等技术,从食品的原料采购、生产加工到流通销售的全过程进行数据记录与追溯。
2. 建立动态风险预警平台
把工厂内部各个环节的检查记录(比如新来的原料合不合格、生产线上关键步骤的温度时间对不对)和外部的抽检报告等信息,全部收集到一起。系统会对各项风险指标进行7x24小时不间断的自动监控。

3. 强化过程智能化管控
在后厨、生产车间等关键区域部署AI视觉识别系统,自动识别未规范着装、有害生物等违规行为;使用智能物联设备实时监测食材储存温湿度、设备运行状态。
4. 打造多方共治的透明化供应链
建立数字化供应链平台,实现食材阳光采购,并向政府、学校、家长等相关方开放食材溯源、后厨实时监控、餐费流向等信息的查询权限。
应对食品抽检不合格,智慧食安系统不仅能有效规避抽检风险,更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赢得消费者的信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