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废贮存管理系统设计
一、落实要点:
要点1: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完成“三同时”验收。
要点2:地面硬化无裂缝,地面和裙脚做好表面防渗,采用容器和包装物盛装危险废物的,无需基础防渗。
要点3:根据危险废物的类别、形态、物理化学性质和污染防治要求进行分类贮存,不同分区间采用过道、隔板或隔墙进行隔离。暂存间保留一定的库容,留好消防通道且应避免危险废物与不相容的物质或材料接触设置分区,
要点4:贮存液态危废的,应具有液体泄漏堵截设施(防托盘或围堰),堵截设施最小容积不应低于对应贮存区域最大液态废物容器容积或液态废物总储量1/10。
要点5:贮存可能产生渗滤液的危险废物时,需要设计渗滤液收集设施(防托盘)
要点6:设置液体导流槽和收集井,事故废水能进入应急池。
要点7:贮存易产生粉尘、挥发性有机化合物、酸雾、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和刺激性气味气体的危险废物贮存库,应设置气体收集装置和气体净化设施。定期对废气处理设施进行监测。
二、一般规定
1.在常温常压下不易水解、不易挥发的固态危险废物可分类堆放贮存(不推荐),其他固态危险废物应装入容器或包装物内贮存。
2.液态危险废物应装入容器内贮存,或直接采用贮存池、贮存罐区贮存。
3.半固态危险废物应装入容器或包装袋内贮存,或直接采用贮存池贮存。
4.具有热塑性的危险废物应装入容器或包装袋内进行贮存。
5.易产生粉尘、VOCs、酸雾、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和刺激性气味气体的危险废物应装入闭口容器或包装物内贮存。(废油漆桶、废矿油加盖、污泥包装袋封口)
6.危险废物贮存过程中易产生粉尘等无组织排放的,应采取抑尘等有效措施。
三、危险废物贮存库分类
贮存场:具有顶棚(盖)的半开放式贮存设施应设置径流疏导系统,保证能防止当地重现期不小于 25 年的暴雨流入贮存区域并采取措施防止雨水冲淋危险废物,避免增加渗滤液量。同时还应做好场内废水废液导流收集。
贮存池:应特别注意强化池体的整体防渗和基础防渗,同时应做好防止雨水和径流流入,以及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的防范工作。
贮存罐区:罐体应设置在围堰内,围堰防渗、防腐。围堰容积应至少满足其内部最大贮存罐发生意外泄漏时所需要的危险废物收集容积要求。贮存罐区围堰内收集的废液、废水和初期雨水应及时处理,不应直接排放,
贮存点:基本要求包括与其他区域隔离,防风、防雨、防晒、防流失、防扬散、防渗漏等实时贮存量不应超过 3吨。
四、危废贮存常见问题
1)环保手续
1.企业环评时间早,没有对危废贮存场所进行评价;
2.原危废贮存场所有环保手续,但是由于占用消防通道或其他原因被迫拆除后新建危废仓库没有环保手续;
3.原危废贮存场所库存不足,新改扩建贮存场所没有环保手续。
2)贮存标准
1.地面不设防渗层或破损、裂隙严重;
2.没有围、不防雨,人员随意出入;
3.不设置废水导排管道和收集池;
4.不设收集装置或者高度不够,围堰不做防渗层;
5.危废不收集或收集后不进危废仓库,存放在车间或者厂区空地;
6.库存不足,根本没有进入通道;7.地面太脏,以致无法辨认有无防渗层。
3)分类贮存
1.不同种类危废混放:
2.危废混入生活垃圾、一般工业固度:
3.接收外来危废与自产危皮混放。
4)台账
1.没有危废产生、贮存、处置台账;
2.台账只有一份,没有保存经常丢失;
3.台账危废重量估算,导致和实际库存出现偏差;
4.台账记录信息不全,如产生来源、交接人等;填写危废名称种类和申报联单不一致等:月汇总出现错误,导致台账与申报不符。